见宝钗、黛玉进来,贾妃不由上下仔细打量端详一翻,方赞道:“今日一见,薛林二妹端生得这般好容貌,却是将愚姐妹都比下去了。
素闻薛妹妹进京待选,以她之才貌倒也便宜;尤其林妹妹这举手投足之间倒是兼得了林阁老与敏姑妈二老之长,钟灵毓秀,此等人物只应天上有,人间哪得几回闻。真真是惹人怜爱,怪不得去岁林阁老染恙,林妹妹回南探望,宝玉却是巴巴的要跟了去。”
贾母听说,忙溺爱的笑道:“这两个玉儿,打小一起长大,日同行同坐,夜同息同止,二人亲密友爱处自是较别个不同。”
贾妃方忍悲强笑道:“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,好容易今日回家,娘儿们这时不说不笑,反倒哭个不了,一会子我去了,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见!”,又叹道:“许多亲眷,可惜都不能见面!薛姨妈、宝钗、黛玉因何不见?”
王夫人忙回道:“外眷无职,不敢擅入。”贾妃听了,忙命快请。一时薛姨妈等进来,欲行国礼,元妃亦命免过,上前各叙阔别温寒。
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行参等事。元妃又向其父说道:“田舍之家,盐布帛,得遂天伦之乐;今虽富贵,骨肉分离,终无意趣。”贾政又含泪嘱咐元妃勿以家人为念,应以侍奉圣上为重等语。贾妃亦嘱以“国事宜勤,暇时保养,切勿记念”。
贾政又启:“园中所有亭台轩馆,皆系宝玉所题;如果有一二可寓目者,请即赐名为幸。”
于是进入行宫,只见庭燎绕空,香屑布地,火树琪花,金窗玉槛;说不尽帘卷虾须,毯铺鱼獭,鼎飘麝脑之香,屏列雉尾之扇。真是:金门玉户神仙府,桂殿兰宫妃子家。
礼仪太监请升座受礼,两阶乐起。二太监引赦、政等于月台下排班上殿,昭容传谕曰:“免。”乃退。又引荣国太君及女眷等自东阶升月台上排班,昭容再谕曰:“免。”于是亦退。
茶三献,贾妃降座,乐止,退入侧室更衣,方备省亲车驾出园。至贾母正室,欲行家礼,贾母等俱跪止之。贾妃垂泪,彼此上前厮见,一手挽贾母,一手挽王夫人,三人满心皆有许多话,但说不出,只是呜咽对泣而已。邢夫人、李纨、王熙凤、迎春、探春、惜春等,俱在旁垂泪无言。
至十五日五鼓,自贾母等有爵者,俱各按品大妆。此时园内帐舞蟠龙,帘飞绣凤,金银焕彩,珠宝生辉,鼎焚百合之香,瓶插长春之蕊,静悄悄无一人咳嗽。贾赦等在西街门外,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。
只见一队队太监、宫女等盛大仪仗过完,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鹅黄绣凤銮舆,缓缓行来。贾母等连忙跪下。早有太监过来,扶起贾母等来,将那銮舆抬入大门往东一所院落门前,有太监跪请下舆更衣。
王夫人听了方命叫书启相公写个请帖去请妙玉,次日遣人备车轿去接。见此情形,宝黛二人心道,如此一来,金陵十二钗便齐全了。
贾府众人一直忙碌准备元妃省亲之事,直到年底方全备了。如此,贾政遂请贾母到园中,色色斟酌,点缀妥当,再无些微不合之处,贾政才敢题本。本上之日,奉旨:“于明年正月十五日上元之日贵妃省亲。”贾府奉了此旨,一发日夜不闲,连年也不能好生过了。
黛玉原想宝玉定是像前世一样,对自己送他的东西必定珍而藏之,谁知竟得了这样一句话,不由气道:“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,可不能够了!”,说完生气回房,将前日宝玉嘱咐他没做完的香袋儿,拿起剪子来就铰。
宝玉早防着黛玉这一招,眼疾手快一把将香袋抢了过来,笑道:“好妹妹饶了他罢!”说着,忙把衣领解了,从里面衣襟上将所系荷包解下来了,递与黛玉笑道:“好妹妹,刚儿原本便是跟妹妹闹着玩儿的,谁知妹妹还是这么沉不住气。还请妹妹日后遇事,但凡先想一会儿,再作定论,可不能再这样了。”
且说宝玉回贾母处寻姐妹们,却未见一人,便去了黛玉处。见宝玉逛大观园回来,黛玉忙问其今日所见所得。等宝玉简略说过,黛玉瞥见其身边佩物一件不存,便问究竟。宝玉笑道:“今日几个小幺讨赏,因未带它物,便将这些赏了他们。”
转眼元宵在迩。自正月初八,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,何处更衣,何处燕坐,何处受礼,何处开宴,何处退息。因这世宝玉已有官职,须跟着贾政学习各种繁琐礼仪,几日下来不由觉得甚是乏累。
只见苑内各色花灯灼灼,皆系纱绫扎成,精致非常。上面有一灯匾,写着“体仁沐德”四个字。元春入室更衣,复出上舆进园。只见园中香烟缭绕,花影缤纷,处处灯光相映,时时细乐声喧,说不尽这太平景象,富贵风流。
贾妃登舟环视沿途景观,见题“花溆”二字,微微颔首。登岸见琳宫绰约,桂殿巍峨,石牌坊上写着“天仙宝境”四大字,贾妃命换了“省亲别墅”四字。
却说贾妃在轿内看了此园内外光景,因点头叹道:“太奢华过费了。”忽又见太监跪请登舟。贾妃下舆登舟,只见清流一带,势若游龙,两边石栏上,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,点的如银光雪浪;
上面柳杏诸树,虽无花叶,却用各色绸绫纸绢及通草为花,粘于枝上,每一株悬灯万盏;更兼池中荷荇凫鹭诸灯,亦皆系螺蚌羽毛做就的,上下争辉,水天焕彩,真是玻璃世界,珠宝乾坤。船上又有各种盆景,珠帘绣幕,桂楫兰桡,自不必说了。
黛玉见他如此珍重,带在里面,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,因此自悔莽撞,不由低头一言不发。宝玉见了,自知黛玉虽嘴上不说,心里却已知错了,为免她尴尬,忙轻轻拉了黛玉的手往王夫人房里去了,笑道:“走,咱们去找姐妹们玩去”。
此时王夫人那边热闹非常。到了王夫人房里,见宝钗、三春姐妹具在,于是便坐了一起闲聊。听说贾蔷已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在梨香院排练;又听林之孝说,已采访聘买得十二个小尼姑、小道姑,唯妙玉尚须写帖去请。
元妃听了甚喜,忙命小太监传宝玉进来,先行国礼毕,招了宝玉近前说话,上上下下打量着同胞弟弟日渐俊朗不凡的身姿,禁不住又红了眼圈,携手揽于怀内,又抚其头颈强笑道:“比先长了好些,如今亦长大了,出息了,如此我便放心了——”又问了些宝玉的近况,十句里倒有八句是要他提防劳神过度,注意饮食保暖的琐碎事情。
宝玉自小与那元妃便感情甚笃,说是姐弟却更似母子。当初元妃尚未入宫时,自幼也由贾母亲自教养。后来宝玉出生,元妃身为长姐,对这个小了自己十余岁的幼弟更是怜爱有加,且同侍贾母,刻不相离。宝玉二三岁时,便由元妃启蒙,口传相授。自入宫后,仍时时带信出来告之父兄要好生抚养,眷念之心,刻刻不忘。
宝玉感受到血脉亲人的关心,心里也觉得暖和和的十分受用,只是感念姐姐这么些年来在皇宫所受的苦,风霜劳碌,风刀霜剑,鼻头酸酸的,忍不住道:“都是做兄弟的没用,才让姐姐到了这不得见人的无情无爱之地。姐姐,如今小弟也已经长大了,你也不必如此劳累了,就让兄弟来替你挡下再多的风刀霜剑——”
正当宝玉与元妃说话间,尤氏、凤姐等上来启道:“筵宴齐备,请贵妃游幸。”元妃起身,命宝玉导引,遂同诸人步至园门前。
早见灯光之中,诸般罗列,进园先从“有凤来仪”、“红香绿玉”、“杏帘在望”、“蘅芷清芬”等处,登楼步阁,涉水缘山,眺览徘徊。一处处铺陈华丽,一桩桩点缀新奇。
元妃极加奖赞,又劝:“以后不可太奢了,此皆过分。”既而来至正殿,降谕免礼归坐,大开筵宴,贾母等在下相陪,尤氏、李纨、凤姐等捧羹把盏。
元妃又亲笔赐名,题总园曰“大观园”,又手书正殿匾额对联,改题:“有凤来仪”赐名“潇湘馆”,“怡红快绿”赐名“怡红院”,“蘅芷清芬”赐名“蘅芜院”,“杏帘在望”赐名“浣葛山庄”;正楼曰“大观楼”,东面飞楼曰“缀锦楼”,西面叙楼曰“含芳阁”,更有“蓼风轩”、“藕香榭”、“紫菱洲”、“荇叶渚”等名,匾额有“梨花春雨”、“桐剪秋风”、“荻芦夜雪”等名。又命旧有匾联不可摘去。
于是先题一绝句云:
衔山抱水建来精,多少工夫筑始成。
天上人间诸景备,芳园应锡大观名。
题毕,又命在座众姐妹各题一首诗来。元妃称自己最喜潇湘馆、浣葛山庄、怡红院、蘅芜院这四处,又赞宝玉对联题的极妙,因命宝玉每处再题得一首诗来。
迎春、探春、惜春三人中,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,然自忖似难与薛林争衡,只得随众应命。李纨也勉强作成一绝。贾妃挨次看姊妹们的题咏,写道是:
旷性怡情(匾额)迎春
园成景物特精奇,奉命羞题额旷怡。
谁信世间有此境,游来宁不畅神思?
万象争辉(匾额)探春
名园筑就势巍巍,奉命多惭学浅微。
精妙一时言不尽,果然万物有光辉。
文章造化(匾额)惜春
山水横拖千里外,楼台高起五云中。
园修日月光辉里,景夺文章造化功。
文采风流(匾额)李纨
秀水明山抱复回,风流文采胜蓬莱。
绿裁歌扇迷芳草,红衬湘裙舞落梅。
珠玉自应传盛世,神仙何幸下瑶台。
名园一自邀游赏,未许凡人到此来。
凝晖钟瑞(匾额)薛宝钗
芳园筑向帝城西,华日祥云笼罩奇。
高柳喜迁莺出谷,修篁时待凤来仪。